11op三国群英传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三国群英传
查看: 24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人堪称后三国名将?曾和司马懿剿灭公孙家族!

[复制链接]

1576

主题

1921

帖子

686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8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08:5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一部短短的三国史,毌丘俭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人:先是歌功颂德的文人,再是战功累累的武将,后才是为国尽忠的士人。而武将生涯几乎占据毌丘俭璀璨的大半生。用“文武兼备”一词对毌丘俭盖棺定论,一点也不为过。
毌丘俭,出生战将世家,其父毌丘兴在武威郡太守(治所姑臧县,即今武威市凉州区。辖境相当今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东大河、西大河流域地区。)任上不仅能讨伐叛逆之贼,还能安抚归附之民,甚至开辟黄河以西地区。因讨伐反贼张进和平息叛乱的胡人有功,被封为高阳乡侯。后来调入朝廷担任将作大匠(官名,秦始置,称将作少府。西汉景帝时改称将作大匠,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而毌丘俭子承父业,不仅继承毌丘兴战功累累换来的爵位,还获得到父辈骁勇善战的真传,一生主要在曹魏的东北和东南边疆建功立业,经典战役分别是平定辽东和击退吴军。
青龙三年(235年),魏明帝曹睿准备征伐辽东,毌丘俭因办事有才能和打仗有谋略而被调任为幽州刺史,加封度辽将军称号,持有朝延所赐的符节,并兼任护乌丸校尉。
徙,多音多义字。在文言文中的读音及解释通常为“xǐ”,作动词,即有迁移、调动官职及变化、改变的意思。文言文中徙和迁,都指调动官职。“迁”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但徒有时在不同的情境和语境中也有贬谪之意。如《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中讲长水校尉廖立时就有这么一句话,即:于是孔明废之(廖立)为庶人,徙之汶山。青龙四年(236年),毌丘俭第一次率幽州各路兵马到达襄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驻扎在辽隧(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高坨子附近)开始讨伐割据辽东数十年的公孙渊。未曾料到一向民风剽悍,骁勇善战的辽东军竟然不堪一击,刚一交战就被击败击溃,一下子又退回辽东。毌丘俭第一次出兵征辽东虽没有取得很大的战果,这一战却试出公孙渊的真正实力,为来年平定辽东奠定基础。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派遣太尉宣王司马懿统率京都的朝廷大军和毌丘俭等的部队数万人讨伐自称燕王的公孙渊,彻底平定辽东。毌丘俭因平定辽东有功晋封为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
毌丘俭因在魏国东北边疆战功累累而升迁为左将军,持朝延所赐符节监察豫州各军事务,兼豫州刺史,后又调任镇南将军。由于嘉平四年(252年),诸葛诞、胡遵等指挥魏军七万步骑与诸葛恪、丁奉率领吴军四万在东关激战数日,以吴军大胜而魏军损兵数万结束。随后,诸葛诞与毌丘俭防区对换,连同两人将军之职也互换。毌丘俭由镇南将军变为镇东将军,由监豫州升为都督扬州。嘉平五年(253年),诸葛恪亲率吴军二十万与毌丘俭、文钦带领魏兵在合肥新城(合肥市西北郊三十岗乡陈龙村,是魏、吴争霸的遗址之一)相持数月,后司马孚率朝延大军东进解了围,终以曹魏取得胜利而孙吴退兵并损兵两万多的代价结束围城。至此,毌丘俭的军事水平达到巅峰,真正成为曹魏后期的儒将之一。
毌丘俭未躺父辈的功勋簿当一名啃老族,而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北讨南拒,无往不利,为曹魏王朝的统一大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诠释一个“士为知已者死”士大夫的真谛。
笔者按:善战,指善于作战。毌丘俭,本是拿笔的文人文官,在国家需要之际,立刻转变角色,变成持剑的武者武将,统兵上阵,征战沙场,在曹魏王朝的东北及东南边疆,为曹魏帝国的统一大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11op三国群英传  

GMT+8, 2024-5-5 07:30 , Processed in 0.1382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11op游戏论坛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